「黑松大飯店」指的就是台灣最傳統也最俗又有力的辦桌文化,又稱流水席,婚嫁喜慶或逢年過節時,常可以看到一桌一桌紅紅的圓桌佔據了馬路,高高的帳篷就搭在上方像一條長籠一樣,而用來搭建這些帳篷上經常印有黑松的標誌,所以就把這種辦桌的場合稱為黑松大飯店。
是辦桌,也是伴桌
辦桌,又像是伴桌,聚集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親朋好友,同桌也有可能是不認識的朋友,一起享用澎湃的擺盤、飲料與甜點,隨著熱食的溫度炒熱了人與人之間的氣氛,久久不見的,回溫了;互不相識的,溫暖了,在值得慶賀的時光中,一同舉杯歡慶這難得的緣分。
總部師努力一輩子的好功夫
背後的功臣就是總鋪師,不僅要熟記每道料理的製作工序和時間,還要配合出菜順序掌控料理時間,衛生、速度、火侯、擺盤,每個步驟都考驗著總鋪師的經驗與判斷,然後俗稱「水腳」的小幫手也是忙進忙出,從洗菜備料到端盤上桌,都要與總鋪師配合得恰恰好,整個辦桌才會圓滿成功。
而不少上了年紀的老先生與老奶奶,當初結婚時就是在黑松大飯店宴客,再光顧時,總是會勾起當年的回憶,或許菜色不盡相同,但那份溫暖與熱鬧的氛圍卻是依舊,這也是許多人懷念另一半或那美好時光的方式之一,只是要光顧黑松大飯店還需要天時、地利與人和。
或許還有另一種選擇
把這份回憶,悄悄地搬進家裡,讓每一餐都有著當初幸福快樂的感覺。
乘載著傳統辦桌文化,設計師取其中最鮮明的特色與元素,設計了深紅桌腳的圓桌與椅子,沿著著桌緣圍坐,就像掉入回憶的漩渦裡,一盤清粥小菜也可以是充滿濃濃思念的美味佳餚,仿佛耳邊響起了鬧哄哄的鞭炮聲,恭喜的吆喝此起彼落,那是青春年華中最值得守護的時光,都在這裡無盡的反芻,回味那份開心與幸福。